邵東模式成為關愛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全國婦聯試點探索出的“四種模式”之一(圖文)
時間:2020-06-01 13:14:31 來源:女性之聲 作者:邵陽市婦聯
為充分發揮婦聯組織優勢,探索新形勢下婦聯組織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有效模式,2019年4月至12月,全國婦聯指導江蘇、湖南、四川三省婦聯,結合當地實際,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試點工作。
試點地區在全面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基礎上,突出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借鑒推廣的關愛服務“四種模式”:
“黨政引領、部門聯動”關愛模式
“結對幫扶”關愛模式
“互聯網+”關愛模式
“婦聯組織+社會組織+專業服務+志愿服務”關愛模式
小編帶你一起走進試點地區,了解一下當地的經驗做法。
“黨政引領、部門聯動”關愛模式
試點地區婦聯充分發揮留守兒童工作聯席會議機制作用,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推動部門協調合作,為常態化留守兒童關愛幫扶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婦聯推動區委、區政府在下發的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將“家長教育”作為黨建工作重要內容,與其它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
聯合教育局等開展“百師萬家”行動,組建百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和百名家庭調解輔導員隊伍,開展百場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推出“普及父母心理學”幸福工程,編寫并免費發放《“讓愛留守”留守父母學習手冊》,為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提供科學教子指導;
實施“定、研、演、推、議”家庭教育五步工作法,即根據留守兒童突出問題,確定“情緒管理”“感恩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研究活動形式、教案,邀請專家團隊展演,每月由村婦聯主席根據觀摩所學到的知識,在轄區內開展推廣活動,隨時聽取留守兒童、家長和社會評議,不斷修改完善。
試點期間,全區共開展黨日活動300余場,家庭教育講座100余場,關愛活動近1000場,參與留守兒童、家長和監護人萬余人次。
邵東市婦聯推動以市委辦名義印發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以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為組長、副市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制定35項試點工作任務,明確22個成員單位職責分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婦兒工委辦,定期召開辦公會議,協調推進試點工作有序開展。
瀏陽市淳口鎮婦聯聯合司法所等部門將安全教育課堂搬進校園和村(社區),舉辦安全知識講座、“健康人生·綠色無毒”禁毒宣傳等暑期安全守護教育活動,提高留守兒童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經濟開發區婦聯推動公安部門設立“110家庭監護缺失兒童救助站”,開展“留守兒童亮劍行動”,為受到暴力侵害的兒童提供實時保護。
“結對幫扶”關愛模式
試點地區婦聯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實際需求,特別是針對留守兒童親情關愛缺失問題,以村婦聯主席、婦聯執委、最美家庭、巾幗志愿者為主力,帶動社會力量,與留守兒童“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結對認親,有針對性地提供關愛服務。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婦聯開展“執委媽媽”“黨員舅舅”“城里叔叔”結對認親活動,共有3480名村婦聯執委、黨員干部、扶貧干部、駐村干部、鄉賢企業家,與2114名留守兒童結對認親。
瀏陽市淳口鎮婦聯發動婦聯執委、最美家庭代表擔任“代理媽媽”“代理爸爸”,與全鎮281名留守兒童全部結對認親,每月定期走訪入戶,通過“三看三聞三問”,即看衣看臉看頭發、聞頭聞身聞屋子氣味、問飲食問學習問心情,了解孩子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給予針對性的引導和幫助。
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經濟開發區婦聯配合民政部門組織婦聯主席、大學生村官、學校輔導老師和愛心人士擔任留守兒童“一對一”幫扶聯系人,制作發放關愛手冊,按月記錄聯系兒童家長、關愛兒童生活學習情況,對年底考核合格的聯系人給予工作補助600元/年,全區157名留守兒童已實現結對幫扶全覆蓋。
“互聯網+”關愛模式
試點地區婦聯充分利用APP、微信、小程序等網絡平臺,積極開展線上交流和指導,為留守兒童家長提供及時便捷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
湖南省邵東市婦聯用省婦聯支持的20萬元經費,建立“微信端+PC端”留守兒童智慧關愛服務平臺,線上開展留守兒童及家長信息采集、關愛服務活動、家教知識普及,并實時動態管理,實現兒童主任、志愿者、家長、孩子在平臺上隨時互聯互動。
益陽市赫山區、瀏陽市淳口鎮婦聯在村、社區建立微信群,村、社區婦聯主席為管理員,兒童主任、留守兒童家長及監護人、專家、結對幫扶人等為成員,在線上開展情況交流、咨詢服務等,持續加強對家長監護的督促指導。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婦聯通過微信群、微信公眾號舉辦“每周一講”“空中有聲微課堂”等,廣泛宣傳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知識。
“婦聯組織+社會組織+
專業服務+志愿服務”關愛模式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需求多樣、關愛服務隊伍力量不足的問題,試點地區婦聯爭取政府購買服務,引進社會組織,開展專業服務,同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組建志愿者隊伍,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
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婦聯指導“益人益家志愿者中心”承接“智慧家長益路同行”項目,開展家庭教育公益巡講105場次,受益兒童、家長近20萬人次。
淮安市漣水縣婦聯聯合郭璐家庭教育工作室、幗彤之家維權協會等開展祖父母教育、法律講座和維權服務。
鹽城市濱海縣界牌鎮婦聯聯合七彩陽光、青橙之家等社會組織,開展“安全知識伴我行”活動。
揚州經濟開發區婦聯引進“珍艾社會工作事務所”,舉辦女童保護公益課堂。
宿遷市宿城區蔡集鎮婦聯成立婦女兒童關愛協會、“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社,開展假期日間照料、課業輔導等服務。
湖南省邵東市婦聯引入專業機構,在每個鄉鎮設立一名心理咨詢師和一個心靈驛站,定期開展兒童心理咨詢,并在全市組建了一支8675人的“黨員志愿者+巾幗志愿者+教師志愿者+醫生志愿者+社會志愿者”隊伍,常態化開展志愿活動。
四川省南充市婦聯建立“4+N模式”,即以市、區、街道、社區四級婦聯為主體,向試點社區嘉陵區都尉街道馮家橋社區傾斜資源,發揮社會組織、社工、志愿者、小區物業管理等多方力量,為留守兒童提供關愛照料、健康教育等關愛服務。
宜賓市敘州區婦聯推動在試點村商州鎮銅鑼村,建立黨政幫扶、愛心企業、大學生志愿者、社會志愿者四支隊伍,走村入戶開展法治宣傳、愛心捐贈、家教服務等服務。
試點地區婦聯將關愛留守兒童與鄉村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相結合,立足農村社區和留守兒童家庭,積極爭取黨政領導,引進社工服務,培育社會組織,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改變鄉村社會人文環境,喚醒鄉村守望互助的文明理念,激發鄉村扶助和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內生秩序,從根本上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探索長效可行路徑。
通過積極探索,有力促進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精準化、專業化、制度化,使留守兒童家長監護主體責任意識和家庭教育能力有了不同程度提升,家庭親子關系得到改善,也使留守兒童自身情緒調節能力得到提升,不良行為習慣得到改善,行為偏差風險降低,人生觀、價值觀發生積極轉變。
一位留守兒童母親的心聲
“以前覺得給孩子吃好點,穿好點,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自己是個急性子,說話比較直,語氣也比較硬。自從接受婦聯開展的教育之后,我覺得這樣對孩子成長不好。我出去務工,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過程,孩子看到我很生疏。我把老師教我的經驗用到實踐中,跟孩子說話慢點,語氣溫柔一點,多用些時間去陪伴他,現在孩子與我們越來越親密”。
——湖南省邵東市仙槎橋鎮青山村一位留守兒童母親講述心路變化歷程
來源/女性之聲